Man Reading Newspaper

塞尔维亚矿场的中国矿工越来越多

工资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甚远

Image

在塞尔维亚的矿场里,来自中国的矿工越来越多。据《商业与金融》(Biznis i Finansije)报道,过去几年,塞尔维亚的矿山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博尔采矿和冶炼盆地(RTB Bor)的条件有所改善,该盆地一直依靠国家补贴维持运营,直到2018年12月被中国紫金矿业公司收购。

塞尔维亚矿业和能源工会共和国分会主席恰斯拉夫·加夫里奇(Časlav Gavrić)表示:“与塞尔维亚的平均工资相比,紫金铜业公司(负责管理博尔(Bor)和马伊丹佩克(Majdanpek)两个矿山)的工资还算不错,但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非洲除外)的矿山相比,工资水平仍然偏低。”

塞尔维亚拥有大约二十座煤矿和有色金属矿(铜、金、铅和锌)。地下开采的矿山主要在雷萨维察(Resavica)地下开采公共企业内运营,而科卢巴拉(Kolubara)和科斯托拉茨(Kostolac)的露天矿则在塞尔维亚电力私人企业内运营。

紫金铜业拥有RTB Bor 63%的股权,其余股份由国家所有。距离博尔不远的丘卡鲁佩基(Čukaru Peki)金铜矿由紫金矿业集团旗下的紫金矿业全资拥有,该公司于2019年底收购了该矿。铅锌矿位于弗拉涅(Vranje)附近的格罗特(Grot)矿和戈恩吉米拉诺瓦茨(Gornji Milanovac)矿,均为私人所有。

加夫里奇表示,工作条件最恶劣的是 JP PEU Resavica 的矿井,这些矿井已经 30 年没有再进行投资了。索科矿场(Soko)最近一次发生事故是在 2022 年,随后卢布尼察矿场(Lubnica)、弗尔什卡库卡矿场(Vrška Čuka)、伊巴尔斯基矿场(Ibru)、伦巴斯矿场(Rembas)、博戈维纳矿场(Bogovina)、亚塞诺瓦茨矿场(Jasenovac)、斯塔瓦利矿场(Štavalj)和阿列克西纳奇基矿场(Aleksinac)均在该上市公司内运营,这些矿场均已停止运营。

他告诉《商业与金融》杂志:“就工资和工作条件而言,雷萨维察矿工的境况迄今为止最糟糕,最糟糕的是他们靠国家补贴生活,而且没有任何改善工作条件的投资计划。由于向绿色能源转型和矿场关闭,现在没有人关注他们了。”

他指出,即使计划关闭矿山,也必须对矿山进行投资以确保生产安全,但塞尔维亚并没有这样做。他表示,投资这些煤矿的原因是,这里的煤炭质量比科卢巴拉和科斯托拉茨的更好,热量也更高,但供应量较少。

由于工资低、工作条件艰苦,矿工们离开雷萨维察,来到博尔和马伊丹佩克的紫金矿业。加夫里奇表示,雷萨维卡矿工的起薪约为55000第纳尔,略高于今年的最低工资。

在该公司,有关集体协议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大约三周,由于害怕雇主,那些矿工不愿意谈论工作条件。加夫里奇说:“他们从国家获得了大约 8% 的加薪,问题是他们是否还能得到其他东西。”

布拉尼斯拉夫·马诺伊洛维奇(Branislav Manojlović)是科卢巴拉露天矿的一名翻斗车电工,已在该国有企业工作了18年。他表示,自今年1月1日以来,工资多年来首次上涨了11%。

“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而我们的工资却停滞不前。在公共部门工资冻结之前,我们的工资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两倍多一点,现在几乎已经与平均水平持平了。我们还不清楚11%的增幅是如何计算的。过去四年里,由于计算的点数低于规定,我们遭遇了多起诉讼。”马诺伊洛维奇说道。

紫金铜业公司今年的平均工资(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上涨了 17.2%,约为 16 万第纳尔。这份工资大多是地下采矿的矿工赚的。

加里奇表示,在国外,矿工的收入不低于 5,000 美元。 “此外,我保证博尔的市场和餐馆价格已经达到贝尔格莱德的水平,博尔和马伊丹佩克的公寓租金也与贝尔格莱德的水平相当,所以不能说矿工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说。

据他介绍,在RTB Bor的紫金矿区,雇佣的工人大多是当地人,但在Čukaru Peki矿区,几乎所有的工人都来自中国。

“问题是这些中国工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工会也不知道。他们在工厂中部的博尔和马伊丹佩克有工棚,他们在那里吃饭睡觉,除了管理层成员外,很多人都不离开那里,也不去城里。”加夫里奇说。

紫金铜业独立工会主席弗拉基米尔·斯特凡诺维奇表示,工人和工会对今年的工资增长感到满意。

斯特凡诺维奇说:“根据紫金矿业公司的数据,2024年博尔矿区的平均工资为14.4万第纳尔(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工人的工资约为13.3万第纳尔。刚入职的员工工资约为10万第纳尔,挖掘机和卡车司机的工资约为15万第纳尔,拥有40年经验和过往工作经验的工人的工资约为17万第纳尔。矿区矿工的工资约为20万第纳尔,但轮班和过往工作经验都计入工资中,一顿热饭1.7万第纳尔,每月津贴1.01万第纳尔。”

他表示,紫金铜业约有3%的外籍员工,紫金矿业及其分包商则有数千名中国工人,还有不少非洲工人。

新闻来源: https://biznis.rs/vesti/srbija/rudari-iz-kine-sve-brojniji-u-rudarskim-jamama-u-srbiji/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你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