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梳理审计厅新大楼21亿泰铢坍塌事件20天后仍存多重疑团
- 审计厅新大楼坍塌案涉资21亿泰铢,20天过去仍有诸多谜团未解。
- 豪华家具及内部装饰价格偏高,审计厅高层解释,厅长职位相当部长级,设有接待用场所。
- 公开招标程序中明确说明,但声称不知有“中国公司”参与投资和中标。
- 声称自2025年1月已决议解除合同,但2024年12月却向内阁申请追加建设监理预算。
事件发生近20天,审计厅(Office of the Auditor General, OAG)新大楼,投资逾21亿泰铢,于3月28日地震后坍塌,社会上仍有许多“谜团”和“疑问”未解。此次事件造成多年来最大悲剧,施工工人死亡、受伤,财产损失惨重。
事件期间,审计厅内部文件泄露,厅长试图安抚员工的言论引发社会强烈批评,公众质疑审计厅处理危机的诚意。直到数周后,才有高层公开向社会道歉。
此外,关于大楼内豪华家具和装饰价格过高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审计厅副厅长解释称,厅长职位相当部长级,副厅长相当局长,因此设计豪华,但高价主要集中在接待室,普通公务员使用的区域并不奢华。审计厅作为亚洲159国审计机构的管理委员会成员,接待国际贵宾需要相应规格。
此前《曼谷商业新闻》调查发现,新大楼建设由ITD-CREC联合体承建,该联合体由“意大利泰国公司”(Italian-Thai Development)和“中铁十局”组成,后者由中国资本持股49%。调查还发现,至少有3名泰国人作为股东和董事,涉及14家公司,正被泰国特别调查局(DSI)和商务部调查是否为“代理人”持股。
“中铁十局”及其关联企业已承揽至少29个政府项目,金额超过220亿泰铢。另有至少28家名为“中铁”的关联公司在泰国注册,注册资本超过57亿泰铢。
关于大楼坍塌的疑点之一是使用的钢筋问题。工业部调查发现部分钢筋由“新科源钢铁”进口,该公司也由中国资本控股。该公司涉嫌产品不合格,且正面临逾2亿泰铢税务和产品质量诉讼,工业部长已取消其投资促进局(BOI)资格。但该公司管理层坚称其产品合格。
事件发生一周后,审计厅两位副厅长向国会相关委员会作证,声称不知有“中国公司”参与投资,因“意大利泰国公司”一直作为主导方出面。这与审计厅之前在Facebook上传(后删除)的视频矛盾,视频中审计厅管理层曾与“中铁十局”共同出席新楼开工仪式。
招标过程显示,“中铁十局”和“意大利泰国公司”及其联合体从2020年7月23日至8月17日购买招标文件,8月25日提交投标。联合体报价最低,为21.36亿泰铢,其他6家报价介于23.92亿至21.94亿泰铢之间。2020年9月15日,时任审计厅厅长正式宣布该联合体中标。
因此,审计厅否认“不知中国公司参与”显得难以成立,因为“中国公司”从招标初期就参与了整个过程。
审计厅副厅长还称,项目原定三年完成,因疫情和设计变更两次延期,至今四年仅完成33%,承建方资金出现问题,验收委员会于2025年1月15日决议解除合同,但尚未执行,事故先行发生。
然而,2024年12月12日审计厅厅长曾向内阁申请追加监理预算,显示当时尚无解除合同意向。内阁于2025年2月11日批准预算从7680万泰铢增至8437万泰铢。
此外,存在多家分包商支付问题。联合体聘请多家分包商进行电气安装等工程,但资金结算尚未理清,“中铁十局”声称已全部支付。
最后,监理工程由PWK联合体负责,合同金额约7465万泰铢,后增至8437万泰铢。监理负责人“Somkiat Chusangsuk”已报警,否认签署任何设计变更文件,怀疑其签名被伪造。
反腐败组织(ACT)调查显示,公众普遍认为大楼坍塌源于腐败,估计政府建设预算有20%-30%流入腐败渠道。大型政府项目和公私合营项目因投资巨大,成为腐败重灾区,常见手法包括锁定规格、串标、分包分配、回扣等。腐败链条涉及官员、政治人物和资本家,知情不报的官员也被视为共犯。
以上为审计厅回应后仍未解的疑团,社会关注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