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Reading Newspaper

塞尔维亚打工陷阱:一名中国女工的亲身经历

       2024年,女孩小林看到中介公司的海外招聘广告:"塞尔维亚招聘质检员,包吃住,包办签证。’便借了钱买了机票、付了1.7万人民币的中介费,揣怀着在国外工作的梦想,坐上飞往塞尔维亚的飞机。
       然而,抵达贝尔格莱德后,现实与承诺天差地别。她们被安排住进郊区一处简陋的民宿,每天收取200元住宿费,一天两顿饭稀粥和面条,等待安排工作,安排什么工作跟当初签的合同根本没关系,干不干自己决定,不干就继续花钱等待。
       等到终于进厂工作,原本承诺的质检员工作变成了搬运工,每天要搬动沉重的铝框,体力根本无法承受。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八点,两小时休息十分钟,午餐和晚餐时间各半小时。没有休假这回事,要真不舒服就自己扛着,请假两天以上就是频繁请假,等着被辞退,反正还有人等着进厂。
       说好的是D类工作签证,结果中介让她每个月去邻国波黑边境盖章,假装旅游续签。因为中国人在塞尔维亚可以免签停留30天,这样出境再入境以延长停留时间的操作,俗称「刷签」。
       所谓和”雇主”签约,其实是第三方驻厂中介,还不一定有得签。合同最长一年不能更多,而具体能干多长还要看情况。承诺的海外医疗险,究竟买没买也不知道,只能自求多福。
       说白了,从签证,到工作,再到人身安全,全都没有保障。
       两个女孩实在搬不动那些铝框,坚持着等待中介承诺的换岗,却被工厂以请假频繁辞退。
       中介要他们先回城里,但所处的乡下地方距离车站要两个小时脚程,打不到车,也没钱打车,最后终于等到中介派车来接她们。
       然而,这辆车况极差,在雨夜的高速公路上先撞上护栏,又被后方来车冲撞,小林与朋友被送医急救,所幸没有大碍,命是保了下来。而载她们的司机竟是无证驾驶的临时工,事后逃逸。
       小林和朋友已经是一刻也不想待了。跟中介联络,中介只要她们好好休息,说会帮他们跟公司申请处理。还说有个超市工作早上8点到晚上6点,刚开始说九千一个月,后来又说八千,再后来又说25万三年包签证。
       小林和朋友车祸后全身难受,又没有钱去医院看,实在不想干中介介绍的任何工作了,一心只想回国。
       在塞尔维亚最后的几天日子里,小林和朋友又回到一天花200元的民宿日子,吃稀粥面条,催促着中介订票,因为距离能合法停留的期限已经没几天了。最后,两人是咬着牙买了昂贵的机票,才终于回到国内。
       最终,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恶梦的她们签下"合同终止书",拿回了仅3500人民币的退费。中介甚至冷嘲热讽:"公司没赚你们钱,能帮你们那么多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知足吧。"
回顾在塞尔维亚的日子,虽然仅仅一个月,却好像做了一场长长的恶梦。工种与合同不符、工资还要给中介抽成、健康安全没有保障、靠刷签打黑工,当初承诺的一项也没兑现,回过神来,就是被骗去的廉价劳动力。
       与小林相同境遇的人不计其数,只是想踏踏实实工作,却被有心之人欺骗,还要忍受旁人的冷嘲热讽,说他们不在国内老实待着,做出国工作的梦,是等着天上掉馅饼。
       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国家投资增加,大量中国劳工通过中介公司被招募出国务工,部分黑中介利用"高薪海外工作"的噱头,诱骗求职者支付高额费用,背后的中介陷阱、合同欺诈、非法用工与人身安全风险不断浮现,许多务工者的出国梦最终变成了恶梦。
       小林奉劝,要出国工作最好是在国内办好工签再过来,不要给中介交钱,而是直接与公司签合同派遣出国,不用被中介扒一层皮,工资、待遇与福利都会好得多。

(注:文中人物为化名,事件经过基于真实案例整理,隐去敏感信息以保护当事人。)

延伸阅读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你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