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在中国国内「内卷」的巨大压力下,远赴迪拜「淘金」成为许多体力劳动者的新希望。然而,社交媒体上近期涌现的多起控诉,揭开了这条出路背后的残酷景象:以高薪为诱饵的招募,实则是层层剥削的骗局。工人们不仅面临无工可做、食不果腹的困境,甚至连回国的权利,也成为中介与无良公司用以要挟、克扣工资的筹码。
一则简短而急切的帖子,近日在中国工友的社交圈中流传:「工友们千万别让此人骗到迪拜(姓赵)好几个名。还有中介和此人一起勾搭骗中国民工,交了中介费和押金,骗到迪拜后,也没活干,然后让你自己买飞机票回国,也不退押金和中介费。太坑人了。注意。注意,注意。」
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横跨中国与阿联酋的诈骗网络。发帖者警告的,不仅是一个姓赵的个体,更是背后与之勾结、将工人视为猎物的-机构。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等和工人的急切心理,将一场跨国劳务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骗局。
而另一位今年五月刚刚从迪拜回到武汉的工人,则以一篇长文,详细记录了自己从满怀希望到梦碎异乡的全过程,为这个骗局提供了更为惊心的注解。
「遇到好老板」的幻觉
「今天正月十四,」他写道,回忆起出国前的场景。陕西川发建筑劳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四清,曾向他们许下动听的承诺:「信誓旦旦不差工人钱,没有钱去陕建筹钱发给工人。」 合同中写明,工资压一个月,第二个月发70%,做得好每月可借支两千元生活费,五千元押金在三个月免签期满后退还。
「我一听此言,遇到好老板,可以沾光赚钱了!」在国内「几乎无工可打」的困境下,这样的承诺无异于一剂强心针。他和同乡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迪拜的飞机。
然而,飞机落地,梦想也随之摔得粉碎。
「可是一到迪拜,遭遇却是早上一馒头一个鸡蛋一碗稀饭还有一点咸菜,等些时候咸菜都没有了。午饭晚饭是三个菜加一大砣饭,如同喂鹦鹉。」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在这里,工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却被漠视。有工友向送饭人提意见,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老板连食材钱都不垫付,有得吃就不错了。」承诺中的每月两千元生活费更是化为泡影,带班(工头)直言:「没钱叫家里寄或者借。」
饥饿与失望中,工人们苦撑了两个月,工资却迟迟未到账。与此同时,带班的监视却愈发严厉,「手脚慢对他们有意见的」会被列入驱逐的黑名单。
更为恶劣的是,直到部分工人6个月的免签期即将结束,公司仍未为他们办理合法工作的工签。这意味着他们在迪拜的每一天都处于非法滞留的风险中。直到有人向中国大使馆求助,在使馆出面下,公司才「勉为其难」地办理,并因此被罚款十万迪拉姆。而这笔罚款,连同工人的滞留金和回程机票,最终都被从他们本就微薄的工资中扣除。
合同中的承诺,此刻看来,「相差甚远,甚至是两回事」。
「写了承诺书再发工资」的圈套
这位工人最终也被列入了「被撵回来」的黑名单之一。他总结原因有二:「一是吃不饱生活费无望,二是无端乱扣工人工资。」
即便被驱逐,想要拿到血汗钱,也必须先走完公司精心设计好的流程。公司要求工人在领取工资前,必须签署一份承诺书,确认「款项发到位核实清楚无任何争议,本人自愿无异议」。然而,详细的扣款结算单,却在这之后才交到工人手上。
「我也是被撵回来的之一,一是吃不饱生活费无望,二是无端乱扣工人工资,即使是努力拼搏,照样费力不讨好。这样的坑蒙拐骗盘剥压榨违约失信,连合同附本都没有给工人,为无端扣款起诉无证据扫除障碍!」
他在另一则控诉中写道:「非法扣掉11000多元,不然我怎么样发抖音作品警醒和我一样在低谷期的老乡踩坑被骗。」
这种先让工人签字放弃追索权利,再出示不合理扣款明细的做法,彻底堵死了工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道路。他们手中甚至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合同副本,让一切起诉都变得「无证据」。
这并非孤例。
另一名网友留言称:「我爸也被骗去过,一直8个月没发工资,想方设法的最后从工资里扣了几万块,回来了,完全没啥钱了……但人回来了就好。」这段平淡的叙述,更显出底层劳动者面对系统性剥削时的无奈与卑微——在海外漂泊大半年,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扣除数万,最终能「人回来了」,竟已是万幸。
「披着人皮的魔心」与制度的缺失
在长文的末尾,这位从迪拜归来的工人提到他最近接触的一家正规劳务公司,他特意强调了正规流程的样貌: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劳动局各一份;出国工具和劳保由公司提供;雇主为工人办理「五险一金」,使其享受当地劳工同等的薪资待遇;若有违约,则由当地法院裁决,退还工人一切费用并赔偿损失。
今昔对比,让他发出沉重的感叹:
「不怕公司比公司,就怕心量心;当今人世,披着人皮的不一定是『人』,同样胸腔里装着的不一定是善良的人心,也许阴险狡诈吸骨敲髓的魔心?!」
从个体行骗的「赵某」,到系统性压榨的「陕西川发」,再到「8个月不发工资」的遭遇,这些故事拼凑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在全球化的今天,一批中国工人正掉入一个由国内经济压力与海外监管真空共同构成的陷阱。
他们在本国寻找不到体面的工作,被迫将希望寄托于「出海」。然而,迎接他们的却可能不是遍地黄金,而是一颗「吸骨敲髓的魔心」。在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法律、合同、甚至基本的人道主义,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人们的血汗,最终只成为无良企业与黑心中介的利润,而他们自己,则带着一身疲惫与债务,悄无声息地回到那个他们当初试图逃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