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这场2025年的青年风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发展不平衡和治理缺陷带来的深层矛盾。它以沉重的代价警示我们,忽视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和公平诉求,最终将动摇社会的根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做好二次分配,保障年轻工人群体的权益,不仅是对他们的责任,更是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可持续的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
2025年青年风暴:全球新一代工人群体的呐喊与变革 2025年,全球多地爆发了一系列以年轻人(主要是Gen Z和学生)为主导的示威活动,犹如一场席卷发展中国家的"青年风暴”。从尼泊尔的焚烧议会到印度尼西亚的“Dark Indonesia”运动,这些事件无不折射出经济不平等、腐败、政治压迫、失业和民生问题对青年群体的深刻影响。这些抗议不仅引发了政府回应、暴力冲突,甚至导致了政权更迭,成为观察全球社会变革的重要窗口。
尼泊尔:9月起大规模Gen Z主导的反腐败示威,触发于政府9月4日禁令26个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X、TikTok),被视为压制批评声音。青年愤怒的走上街头抗议腐败、精英特权和失业问题(青年失业率20.8%),导致议会焚烧、30人死亡、400多人受伤。最终推翻总理K.P. Sharma Oli,成立临时政府至2026年选举。被视为南亚青年起义典范。
孟加拉国:延续2024年学生起义,2025年青年主导的反腐败和经济改革示威持续,针对政府财政政策和精英特权。
斯里兰卡:青年参与南亚区域性反腐败示威,与尼泊尔和孟加拉联动,焦点在经济机会和结束精英统治。
印度:Gen Z在拉达克的示威暴力冲突,主要针对政府腐败和青年就业问题。
缅甸:青年在持续内战中组织公民不服从运动(CDM),通过地下教育和社交媒体反抗军政府腐败。
印度尼西亚:从2月起全国性学生和青年反政府示威,反对经济衰退、腐败和税收上调。8月升级为“Dark Indonesia”运动,反对议会薪资不公(部长薪资远高于最低工资)和预算削减,导致三个省的议会大楼被焚烧、3-6人死亡。总统Prabowo调整内阁、取消特权并承诺改革。被视为自1998年以来最大规模。
菲律宾,9月21日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参与人数约达十万。据媒体报道,冲突导致95名警察受伤,200多名抗议者被拘留。
肯尼亚:6月25日Gen Z主导的反财政法案示威,延续2024年运动,焦点在税收和警察暴力。部分青年呼吁和平和问责。
尼日利亚、加纳、莫桑比克:Gen Z和千禧一代抗议经济压力、腐败和失业。
导火索:经济困境与制度腐败的交织
这些示威抗争活动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青年群体是核心驱动力,是对收入不平等和腐败的深切不满。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利润带来的工资和政府掌控资源的二次分配。当就业机会匮乏、工资水平停滞不前,而社会精英却通过腐败和特权积累巨额财富时,这种巨大的反差必然会点燃年轻一代的怒火。
1. 青年失业与就业不足的阴影: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未能创造足够的优质就业岗位来吸纳庞大的年轻劳动力。尼泊尔20.8%的青年失业率,以及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使得年轻一代在毕业后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他们发现,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也难以找到一份足以支撑体面生活的稳定工作,只有出国打工这一条路,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职业抱负和社会上升通道。
2. 猖獗的腐败与精英特权: 示威活动中,“反腐败”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口号。从尼泊尔政府禁止社交媒体以压制批评,到印度尼西亚议员薪资与最低工资的巨大差距,这些现象都揭示了制度性腐败对社会公平的侵蚀。年轻人眼见资源被少数精英阶层攫取,而他们的未来却被牺牲,这种不公感是他们走上街头的最直接动力。印尼是矿产等自然资源极度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等国家携带大量资金来印尼建厂开发矿产,生产各环节的巨额利润并未能惠及青年群体,通胀却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矿产相关的利益方政府和精英群体也未能在二次分配中增加青年工人群体的社会保障。比如印尼的红土镍矿,在到岸价为30美元/吨的情况下,矿主扣除6美元,政府税收约2美元。但巨大的收益带来的只有腐败,这一生产过程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也扭曲了市场机制,使得真正付出巨大牺牲的生产工人群体甚至企业都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3. 政治压迫与表达受限: 当青年群体试图通过合法渠道表达不满时,一些政府却选择压制言论和集会自由。尼泊尔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禁令,成为了引爆抗议的直接导火索。在缅甸,青年通过地下教育和社交媒体反抗军政府,更是凸显了在极端政治压迫下,青年群体为争取基本权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涟漪效应:从局部抗议到区域变革
这些青年主导的示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1. 政权更迭与政治重构: 尼泊尔总理K.P. Sharma Oli的下台,以及印度尼西亚总统Prabowo调整内阁并承诺改革,并在9月初撤换了财政部长Sri Mulyani Indrawati。都表明了青年抗议对既有政治格局的冲击力。
2. 区域联动与意识觉醒: 斯里兰卡青年与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的联动,以及印度示威浪潮的背景,显示了这些抗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区域内形成了一种共振。这不仅提升了青年群体的政治意识,也促进了跨国界的团结与信息交流。
3. 社会观念的转变: 这些示威活动挑战了传统的社会等级观念和权力结构,促使社会各界重新审视青年群体的诉求。它提醒人们,忽视年轻一代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参与愿望,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
4. 对未来治理模式的启示: 面对“青年风暴”,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治理模式,尤其是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反腐败的决心以及与青年群体沟通的方式上。
核心关切:年轻工人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这场全球青年风暴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必须高度重视年轻工人群体的权益保障。他们不仅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1. 经济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公平合理的工资体系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保障年轻工人群体基本经济权益的关键。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为年轻人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工作岗位。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也能为年轻人提供必要的安全网。
2. 反腐败是提升公平感的必由之路: 彻底打击腐败,清除特权阶层对公共资源的侵占,是重建社会信任和公平感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需要建立透明的政治和经济运行机制,强化监督问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3. 政治参与和表达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赋予年轻人充分的政治参与权和自由表达权,是吸纳他们建设性意见,避免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途径。政府应搭建开放的沟通平台,倾听青年声音,将他们的诉求纳入政策考量。尊重青年群体的集会和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活力的重要体现。
这场2025年的青年风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发展不平衡和治理缺陷带来的深层矛盾。它以沉重的代价警示我们,忽视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和公平诉求,最终将动摇社会的根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做好二次分配,保障年轻工人群体的权益,不仅是对他们的责任,更是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可持续的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
作者:Arm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