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伊图里省(Ituri),一场环境灾难正在迅速蔓延。霍加狓野生动物保护区(Okapi Wildlife Reserv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曾是地球上一些最稀有物种的家园,但现在正遭到中国采矿作业的系统性破坏。
这些活动绕过了国际保护标准和刚果法律,对伊图里河沿岸的景观造成了严重破坏。这里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保护着濒危的野生动物,现在却被 Kimia Mining Investment 的工业综合体所占据,里面有机器、工人住房和加工设施。这家由中国人经营的矿山企业是整个非洲地区不受约束的资源殖民化的典型例子,即使是在应该受到保护的地区也是如此。
采矿作业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保护区边界的重新划分存在争议。最初,保护区禁止采矿,但在官员们所说的“不透明的情况下”,这些边界被更改,为 Kimia Mining 的活动腾出了空间。尽管声称他们遵循了官方地图,但ICCN(刚果保护区管理机构)驳斥了这一说法,坚称原有的边界应该继续有效。
环境破坏不仅仅局限于可见的森林砍伐。Kimia Mining 的前雇员揭露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做法,例如在黄金开采过程中使用汞,这污染了当地的水源和土壤。该公司废弃的采矿坑对野生动物和当地社区都构成了威胁,污染还导致附近农民的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
霍加狓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全球仅存的 3 万只霍加狓中的 15% 的栖息地,现在正面临生存威胁。随着采矿业的扩张,偷猎活动激增,当地猎人报告称猎物越来越稀少。该保护区曾经是当地社区可持续狩猎的场所,现在却成了一片工业荒地。
此次破坏是中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资源开采行为的一部分。在南基伍省(South Kivu),17 名中国公民因非法开采金矿而被捕,凸显了这些未经授权的开采行为的普遍性,这些开采行为缺乏适当的文件或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社区的环境和人员伤亡。
这些作业造成的人员伤亡惨重。当地社区曾经依赖传统的采矿和农业,如今却失去了生计,Kimia Mining 向当地人收取高昂的费用来开采剩余材料,迫使许多人陷入贫困。这反映了中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更广泛战略,2008 年备受争议的 Sicomines 交易就是一个例证。这项价值 60 亿美元的协议承诺以采矿权换取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投资仅占承诺金额的一小部分,而中国公司则获得了对刚果民主共和国最丰富的钴和铜矿的控制权。
仅 1 月至 5 月之间,保护区就损失了 480 多公顷森林,相当于 900 个美式足球场。这种破坏不仅威胁着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还威胁着全球气候,因为刚果盆地雨林是世界第二大碳汇。尽管 Kimia Mining 声称尊重环境标准,但其行动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其发言人表示,刚果“不能将环境看得比采矿更重要”,这表明该公司完全无视环境保护。
作者: Ankit K,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
新闻来源:
https://www.capitalfm.co.ke/news/2025/01/chinese-mining-operations-devastate-congos-protected-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