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Xiao编辑
近年来,中国远洋渔业产业日益依赖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外籍劳工,特别是在菲律宾与印尼,成为中国船队不可或缺的劳动力来源。然而,随着需求增加,关于仲介机构与劳工权益的争议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位不愿具名的菲律宾籍渔工近日向《SeafoodSource》投诉,他曾透过一家知名的马尼拉劳务仲介公司,与中国福州的人力资源谘询机构签署为期12个月的工作合约,前往中国船队工作。合约规定的基本月薪为379美元,另有固定加班费与休假补助。不过,实际工作后,他和其他船员都没在时间内领到薪资,跑完船后,工资也没有完全发下来。
该名渔工指出内幕,透露该仲介公司的主管已经涉及到领多起薪资的案件,他们不但没有把该付的款项转交给工人,还继续做这件坏事,不断地跟无知的工人签约,该渔工感叹,不想看到更多人做白工。
儘管工人们已向菲律宾海外就业管理局(POEA)与海外工人福利管理局(OWWA)提出投诉,目前官方尚未採取实质行动,争议中的仲介仍持续营业。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远洋渔民也面临类似困境,例如,一名在台湾渔船上工作的印尼渔工表示,出海原定四个月却被迫延长至一年,与家人失联,无法求助,情况需当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