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Man Reading Newspaper

                                                            什么是“一带一路”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倡议,此倡议号称是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没有严格的参与国家名单,一般认同这一倡议并愿意参与合作的国家都可以加入。目前合作范围包括2条线路,1是由陆地范围的中国西南和华南经西部陆路通道过中亚、西亚通往欧洲。2是由华南、东南经海路,从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再经中亚、非洲,向西眼神至欧洲大陆。同时有观察家认为拉丁美洲也属于中国“一带一路”的范围。
       2023年10月13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与会,包括有关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部长级官员及工商界、学术机构、民间组织等各界人士。

一带一路的意义: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曾解释"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在五个重要方面有"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中国官方文件在2023年10月表述: “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中欧班列畅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做大做强,空中丝绸之路扩能提速,大大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力促进经贸投资等各领域合作。”
       中国官方文件总体意思是,"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以此可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五通”是希望各国给与政策支持,通过基建把交通与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并对接,这样中国可以更方便的与各国做生意,并参与中国带头的金融系统,最终的民心相通就是想让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认同中国。

一带一路的前身:

1、建国初期

       根据“一带一路”的定义和实际运作,不难看出这和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援助”颇有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初始,中国就开始对朝鲜、越南等国援助,后来加大对第三世界,尤其是亚非拉国家提供大量支援并修建道路、铁路、水坝等。当然这一阶段主要是政治性的,参与施工建设的也是军队工程部队,并非企业行为。
       傅道鹏博士的《官方发展援助研究》记录了(1950年-1978年)对外援助整体情况,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的援助支出大约为483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1978年中国的GDP总量为3678.7亿元人民币,中国累计对外援助已经占到了1978年中国GDP总量的13%。
       主要援助对象国包括: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匈牙利、古巴、罗马尼亚、柬埔寨、尼泊尔、也门、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叙利亚、埃及、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萨摩亚、智利、秘鲁等等。
       这阶段代表性的是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从1954-1978长达28年的时间内,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援助成套设备142套、粮食180多万吨、钢材100多吨、石油7万多吨和拖拉机1万多台。从国防必须的飞机、导弹、坦克、武器、弹药,到国计民生的粮食、纸张、自行车、手表,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除此之外,中国还先后对阿尔巴尼亚派出60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阿尔巴尼亚进行全方位、手把手援助。据统计,在28年的时间内,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总金额高达100亿人民币。可以说,十几年来,中国的援助几乎养活了整个阿尔巴尼亚。

2、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是资金、技术、设备的引进,一方面是出口的需要,1978年成立了四家窗口型对外公司,包括中建、中土、中国路桥、中国成套,开始了企业走出去的起点。
       80年代初,各省为了对外开展经贸活动,赚取外汇收入,接连成立了省级的外经贸单位,对外贸易和承包工程。此时的国际业务大部分是政策性的,根据国家的需要而对应开展,加上断断续续的的援建项目,国内其他工程企业只能在这些个有“执照”的窗口公司下面进行分包,这个阶段似乎没有亏损之说,但也未见盈利报告。
       90年代国企改革,城镇下岗职工达三、四千万,国内面临巨大的压力,此时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迅速增长。
       2000年初,江泽民在 “三讲”讲话中,首次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
       2002年中国对印尼的4亿美元优惠条件贷款定义为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以后,拉开了中国资金带动中国承包商的跨步发展。
       2005年后,大家发现很多国家急需资金,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且额度不足,业主寻找中国承包商进行快速融资,可以提高利率,此时商务型的EPC+F进场了。这也是现今“一带一路”“五通”之一的资金融通开始。

基于以上中国走出去的经验,2013年正式开启了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现状

       2013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令国际承包市场变成了疯狂的盛筵,各家央国企承包商积极推进国际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 资金融通的商业贷款模式促成中国国际承包市场近20年的繁荣,相关国家疯狂上马项目,中方的各承包商不计后果的签约,银行系统放松性的审批。
       终于在2020年,非洲赞比亚第一个爆出债务危机,要求纾解,免除债务。此时中国金融机构恍然大悟—债务暴雷了。接下来,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等,看似又一个时代要结束了。
       一带一路十年过去了,大多以援助方式上马的基建项目表面光鲜,但劳工问题,环保事件以及质量问题层出不穷,2024年由中铁参与翻修的塞尔维亚火车站坍塌事件引发的游行示威已持续8个多月,2025年4月中铁负责建设的曼谷审计署大楼倒塌更是引发世界关注。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带给相关国家的不仅是基础建设和矿产开发,同时也有政治不安定因素。
       现在一带一路最成功的当属对全球矿业的掌控,通过十年期间几百亿 美元的投资建设,中国已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矿产资源的全球主导地位。

                                                                                                                   David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你的喜爱

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子邮件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