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Man Reading Newspaper

被拖欠工资的海外打工人

                                               

       无奈又无助到只有认命,这是在国外打工人面对拖欠工资的真是写照。被拖欠工资却少有人辞职,这不是怂包行为,而是企业精心设下的圈套,变相让工人走到被“强迫劳动”之路。
       近几年中国经济大环境不好,各行各业都在艰难求存,拖欠工人工资在国内早已是普遍现象。现在这一现象已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尤其是建设和资源类矿企行业。
       以印度尼西亚的青山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设立于2013年,是一带一路项目的“开国元勋”,主营镍铁和新能源材料,是中资在海外的标志性工业园区。就是这样的明星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也是普遍现象。园区的中国籍正式职员通常为月底(25号之后)领取上一月工资,大量劳务派遣工人则普遍要面对3个月以上的拖欠工资现象。
       这些中国工人面对拖欠工资却无法抗争,没有工会的支持,个人或集体讨薪也会被压制或开除。被拖欠工资却不敢离职,这是千万海外务工者的普遍现实。但同时印尼籍工人则每月最后一日可以领取当月工资,不按时支付的话,当地工会将上门协商,企业也可能面对巨额罚款。
       面对在海外工作的中国工人,企业简直就是无所顾忌,因为违法违规几乎无成本。而工人对失业的恐惧让他们只有忍受欠薪的憋屈。当然也有愤而辞职的,其他工人也不过是羡慕辞职者没有生存压力和养家重担。

对于面对拖欠工资该怎么办,工人也给有不同的说法:

“没办法,在海外孤立无援,何况这是个偏僻的荒岛,闹僵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国”

“不敢罢工讨薪,一闹肯定要被辞退。这些行业的老板是互通的,在这家闹了,整个海外工程行业就没法待了。”

“忍者吧,要养家糊口,丢了这份工作,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下个饭碗。”

“这就像赌博,不下牌桌,觉得自己还能拿回属于自己的,下桌了可能就没上桌的机会了。”

“都难,甲方不给结算工程款,我们老板也没钱垫付工资。”

“有啥办法,能年底拿点钱都不错了,现在没几个干活的能按月拿到钱。”

“哪儿这么容易,还骑驴找马呢,我们自己都是牛马,我们说了不算。”

以上种种是在海外务工的中国工人面对拖欠工资的无奈写照。

       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然而现实却荒唐可笑。之前绝不可能接受拖欠工资,慢慢地无奈的“可以理解”,到最后就只能接受并忍受欠薪已成为常态的现实。底线就是这么一步步退后的。
       但正是这样的容忍退缩,让公司可以得寸进尺。有大量工资压在公司里,不愁你不听话拼命干活,让工人不知不觉中被“强迫劳动”
       底线就是这么一步步拉低的,有了随意欠薪,工作条件就更无所谓了。在印尼的青山工业园区IMIP,员工就是这么觉得忍一下就过去了,没想到除了被欠薪,还要面对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天气闷热潮湿,不仅工作地方条件艰苦,就连食宿都突破文明社会底线。大量外协工人住的是简易临时铁皮棚架工棚,比巴西比亚迪的金匠工人所处环境更恶劣。十几人一间,潮湿闷热、蚊虫肆虐,得登革热还得自费治疗。最初管理人员许诺一个季度发一次工资,工人实际面对的是一拖再拖。只要没结算完承包款,工资就遥遥无期,甚至于工作结束后回国半年都没结清工资。每个管理人员都在自己权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把压力传导给底层工人,有忍受不了,中途提出回国的,会逼迫你支付巨额的机票和签证等费用,几千至几万人民币不等的提前回国成本是大多数工人难以接受的,为了生活,只能妥协留下来继续工作。

那么在海外工作的工人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知道自己和企业仅是雇佣关系,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而不是卖身契。其次是面对不公正的公司行为要勇敢的指出,员工集体噤声,公司就会肆无忌惮。其次是自我提升,不能一直受困于欠薪、内耗和焦虑的阴霾下,积极提升工作能力,争取更旷阔的平台,这也是和老板抗争的底气。
       对于拖欠工资,要善于团结工友,一起找公司协商,毕竟人多力量大,相互支持鼓励更有底气。对于拖欠工资这类违法行为,在平时就要搜集证据,比如劳动合同、打卡记录、工作安排聊天记录以及和公司沟通协商要求发工资的记录。现在工人一般是通过微信群安排工作,因此要提前做好截屏保存,以免被踢出群后所有的工作记录就无法看到了。
       当然也鼓励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也可求助于媒体和公益组织,以社会力量向企业施压。如果求助大使馆,则分在线申诉和亲临使馆提出诉求。请记住在线填写申诉要求后,大使馆通常会把信息马上传达给企业要求企业自己解决,可能会使你面临不利局面。而直接到大使馆当面诉求可能会更高效。
       当然许多在海外中资企业的工人仍然习惯于“小钱靠要、中钱靠闹、大钱靠告”。这些方式也无可厚非,关键要讲究策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方法会有所不同。也可以随时联络我们,让我们群策群力,争取追讨每一笔欠薪,保障工人的劳动权益不受侵害。
David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你的喜爱

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子邮件以订阅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