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邮以订阅

Man Reading Newspaper

仓库成了父亲的牢笼:不可能完成的盘点任务

Picture 2

作者:高大卫

正值安哥拉的旱季,罗安达城郊干燥闷热,风中带着土尘和汽油味,太阳仿佛永远停在头顶,空气像被熔炉烧灼着一般沉重。在一处中资企业的驻地门岗,一个中国中年男人每天准时站岗执勤,他的身影被烈日拉得细长,却在这片异国土地上愈显孤独。
他是2023年9月被公司从中国派来的员工,职位是仓管。那时他以为自己将迎来职业上的新阶段,想着这趟异国漂泊可以为家人攒下一笔像样的积蓄。然而,梦想很快就在现实的荒原上破碎。近两年的时间,公司只发过三个月的工资,其余的,都在一次次承诺与推诿中消失不见。
一个月前,变化猝不及防地来临。老板的女儿突然通知他调岗,理由没说清楚,只是简单命令:从现在起去门岗上班,仓库另有人接手。他本想把工作细节交代清楚,对方却冷冷地打断:“不用了。”没有告别,没有交接,他像一件物品一样被重新摆放在另一个角落。
门岗的日子不长,公司再次出手。这次,是辞退。他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至少拿到应得的工钱,结果公司却拿出一张庞大的仓库清单,要他负责把所有物料找齐,哪怕他已离开仓库近一个月,哪怕这清单本就从未完整。他明白:这是另一个圈套。他若照办,就要无偿做工;若找不全,就要赔钱——用自己的工资“赔偿”这份模糊、随时变动的“责任”。
他拒绝了。不是因为不愿负责,而是他再也无力承受这场看不到尽头的剥削。他曾经一丝不苟整理仓库、任劳任怨,即便仓库面积近万平米、物料混乱,也从未推诿。但现在,他只觉得自己成了一个被利用的工具——用完就弃,甚至在最后还要榨干余温。
他试图求助,向大使馆、向能说理的地方发声。可希望依然渺茫。调解会上,公司老板的女儿态度强硬,言语咄咄逼人,哪怕是在使馆人员面前,也毫不收敛,一句句带着威胁意味的话像钉子一样落在他心头。而所谓的“调解方案”,不过是换了说法的命令——“你还是得去找那些物料。”
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扣押了他的护照,并每日收取10美金作为食宿费用。在一个没有护照、没有工资、没有自由的地方,他陷入进退两难的绝境。
他是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年纪不轻,不懂维权条款,不会说当地语言。他只知道,自己靠着体力和责任感工作,靠的是良心与忍耐。他没有喊过痛,也从不抱怨生活的苦。可这一次,他真的走投无路了。他女儿只好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助,希望有人能看见他们这对父女的无声求救。
这世界上,总有人把他人的善良当作理所当然,把“打工人”当作廉价而沉默的零件。但愿这一次,正义不是沉默的附属品;但愿这个远在非洲的中国父亲,能早日走出这片焦灼荒凉的土地,带着一点点薪水、和一丝残存的尊严回家。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敬请原作者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你的喜爱

订阅电子报

请于下方输入您的电子邮件以订阅